找到相关内容515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谭嗣同的“仁学”与佛学

    本心”,华严总赅万有的“一心”,法相宗变相一切的“质多心”,即阿赖耶识,为基石及各种范畴的主宰,由是成立了“仁为天地万物之源,故唯心、唯识”的界说。谭氏之“仁”,不仅具有伦理、政治上的意义,而更具有...

    周行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670686.html
  • 论禅之“不可言说”——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

    不是世界是怎样的,而是它是这样的。”?世界是怎样的并不神秘,属于“是可说”的;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才是神秘的,属于“不可说”的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:“伦理学是不能表述的,这是很明白的。”?由此可以看出,他讲...

    刘家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470740.html
  • “天地有道”与“回念一几”──以“人的素质”之提升为核心

    社会道德已不同于往昔宗法社会下的血缘伦理,在这样的社会道德之涵化过程中,回过头来陶冶了人们的心性,而有一恰当的心性修养。这样的思考将逆转了原先「由内圣通向外王」的思考,相反地,改「由外王回向内圣」,我们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870785.html
  • 法句经与遗教三经

    道利品20偈  39吉祥品19偈  〔法句经〕虽是摘录的偈颂集,而其内容简直切要,揭  示佛法的重要德目,令佛法行人,于日常生活实践中,有所  遵循,它可是说是佛教伦理道德观的珠玉篇。  205页  〔...

    张火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870799.html
  • 佛教心理论之发达观

    伦理] 比较的带   296页  佛教心理之色彩。日本井上圆了博士,曾于哲学馆编佛教心  理讲义。大正五年,橘惠胜氏着佛教心理之研究一书,公之  于世。虽然,吾人作严正的批评,此数子者,对于佛教心理...

    木村泰贤着; 善长译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470806.html
  • 罗近溪“打破光景”义之疏释及其与佛教思想之交涉

    四句教更有『无善无恶心之体』之说,这一个主观证成的心体成为理论交付门人,并不连带着阳明原初具有的伦理范畴及其中的思考活动与工夫过程 (注4),故无善无恶、具足圆满的『心体』,自是被当作不假修证而得、...心至澄然湛然之境﹔其后参学、中举、仕宦、处事,走着世俗的路子﹔也时常讲孝经、讲『太祖圣谕』(注11)、提倡孝悌伦理,扮演一个传统儒者的姿态。但他也肯做一些儒家不肯为的事(注12),更重要的是,他的内在...

    古清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970848.html
  • 妙禅佛寺的建筑艺术

    ,大殿前  矮墙前也有一排阶梯,一前一后,迂回相接,表现了山间佛寺  的呼应之势。而矮墙内的四合院,有农村乡土的气息。而作为  寮房的厢房和大殿的动静关系是儒家尊卑伦理的表现。总之,  金刚寺是闽南式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570886.html
  •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

    ”,王羲之的这句诗在禅宗之前,然而它可以用来说禅,也可以用以说庄和易。庄、禅、易彼此可以相通而一致(可见由禅宗而宋儒,有其内在的思想发展线索,宋儒把禅宗宗教神秘领悟的审美感改造为道德伦理性的审美态度。...

    李泽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487111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得到太平;人人不如此,自己若能坚持,非仅是独善其身,也是远离灾祸,这是不同于一般之提倡道德,乃是深知因果不昧,明因识果,这样,对于伦理道德之遵守,不但达成人间幸福和乐的来源,更成为出世间的向往桥梁。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恶教说成为此宗的重要特色。   佛性的有无,又关系到了众生能否成佛的未来前途。“性有”意谓具有佛性,“性无”是指缺无佛性。中国传统思想中早有关于成圣成贤的依据所在的讨论,这是中国思想的高度伦理关怀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